据悉,国务院第七次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公布了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国各省级、地级、县级的分项数据,其中一项是家庭住房情况,包括全部数据和长表数据。
普查长表包括所有短表项目和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生育和住房等情况的项目,在全部住户中抽取10%的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
对此,有媒体根据《分县资料》,梳理各大城市的家庭住房数据发现,深圳有76.8%的家庭租房居住,家庭租房比例位居各大城市第一。即,深圳每4个家庭就有3个租房居住。
另从来看,七人普数据显示,深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1.5平方米,其中南山、福田、盐田三个区位居前三,而光明、龙华和宝安三个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20平方米,也就是说,这些地方不仅租房比例高,而且住的空间更小。
这样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其实,在老百姓眼里,这个数据传达的最直接的观点,就是大多数家庭是在深圳买不起房的。曾经,就有媒体报道过,深圳年薪40万的码农因为迫于贷款还款压力,仍然选择租房,还有些人甚至异地在深圳上班。
不过可以期待的是,随着的大规模推出,同时进一步推动,相信在未来,像深圳这样的超大城市租房群体的居住生活品质也不会比有房一族差到哪去。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曾表示,深圳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超大城市,高度的城市,外来人口多,高地价高房价,腾挪空间小。当住房工作转向以公共住房为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向和年轻人全覆盖,深圳面临的高建设成本和财政负担凸显。
政策方面,中央财政也加大了深圳保障房的补助。10月31日晚,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到,考虑深圳人口持续净流入对住房的需求,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深圳筹集建设的补助,加大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补助资金对深圳、和的支持力度,推动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